解决什么问题

Java内存模型解决了并发程序中的可见性问题有序性问题

Java内存模型

按需禁用

  1. CPU缓存会导致可见性问题,编译优化会导致有序性问题
  2. 解决可见性和有序性最直接的办法:_禁用CPU缓存和编译优化_
    • 问题虽然解决了,但程序性能会大大下降
  3. 合理的方案:_按需禁用CPU缓存和编译优化_
    • 为了解决可见性和有序性的问题,只需要给程序员提供按需禁用CPU缓存和编译优化的方案即可

程序员视角

  1. Java内存模型规范了_JVM如何提供按需禁用CPU缓存和编译优化的方法_
  2. 具体方法包括:volatilesynchronizedfinal关键字,以及六个Happens-Before规则

volatile

  1. volatile关键字不是Java语言的特产,在古老的C语言也有,最原始的意义就是_禁用CPU缓存_
  2. volatile int x = 0:告诉编译器,对这个变量的读写,不能使用CPU缓存,必须从内存中读取或者写入

Java代码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public class VolatileExample {
private int x = 0;
private volatile boolean v = false;

// 线程A
public void writer() {
x = 42;
v = true;
}

// 线程B
public void reader() {
if (v) {
// 这里 x 会是多少呢?
}
}
}
  1. 假设线程A执行writer(),按照volatile语义,会把变量v=true写入内存
  2. 假设线程B执行reader(),同样按照volatile语义,线程B会从内存读取变量v
  3. 如果线程B看到v==true
    • 如果Java低于1.5,x可能是42,也可能是0
      • CPU缓存导致的可见性问题
    • 如果Java高于等于1.5,x是42
      • JMM在Java 1.5通过Happens-Before对volatile语义进行了增强

Happens-Before规则

理解

  1. 望文生义的理解:前面一个操作发生在后续操作的前面
  2. 正确的理解:_前面一个操作的结果对后续操作是可见的_
  3. 正式的说法:Happens-Before_约束了编译器的优化行为_
    • 虽然允许编译器优化,但要求编译器优化后一定要遵循Happens-Before规则
  4. Happens-Before规则是JMM里面比较难理解的内容,与程序员相关的规则有六项,都与可见性相关

程序的顺序性规则

同一个线程中,按照程序顺序,前面的操作Happens-Before于后面的任意操作

volatile变量规则

  1. 对一个volatile变量的写操作,Happens-Before于后续对这个volatile变量的读操作
  2. 对一个volatile变量的写操作相对于后续对这个volatile变量的读操作_可见_

传递性规则

  1. 如果A Happens-Before B,并且B Happens-Before C,那么A Happens-Before C
  2. 程序的顺序性规则:x=42Happens-Beforev=true
  3. volatile变量规则:写变量v=trueHappens-Before读变量v=true
  4. 传递性规则:x=42Happens-Before读变量v=true
    • 如果线程B读到了v=true,那么线程A设置的x=42对线程B是可见的,即线程B能看到x==42
  5. 这就是Java 1.5对volatile语义的增强,该版本的JUC就是靠volatile语义实现可见性

管程中锁的规则

1
2
3
4
5
6
7
8
public void fun() {
synchronized (this) { // 此处自动加锁
// x 是共享变量, 初始值 =10
if (this.x < 12) {
this.x = 12;
}
} // 此处自动解锁
}
  1. 对一个锁的解锁Happens-Before于后续对这个锁的加锁
  2. 管程是一种通用的同步原语,Java中的synchronized就是Java对管程的实现
  3. 管程中的锁在Java里是隐式实现的
    • 在进入代码块之前,会自动加锁,而在代码块执行完会自动释放锁
    • 加锁和释放锁都是编译器帮我们实现的
  4. x的初始值是10,线程A执行完代码块后,x的值变成了12(执行完自动释放锁)
  5. 线程B进入代码块时,能够看到线程A对x的写操作,即线程B能够看到x==12

线程start()规则

1
2
3
4
5
6
7
8
9
10
Thread B = new Thread(() -> {
// 主线程调用 B.start() 之前
// 所有对共享变量的修改,此处皆可见
// 此例中,var==77
System.out.println(var);
});
// 此处对共享变量 var 修改
var = 77;
// 主线程启动子线程
B.start();
  1. 主线程A启动子线程B后,子线程B能够看到主线程A在启动子线程B之前的操作
  2. 即线程A调用线程B的start()方法,那么该start()方法Happens-Before于B中的任意操作

线程join()规则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Thread B = new Thread(() -> {
// 此处对共享变量 var 修改
System.out.println(var); // 77
var = 66;
});
// 例如此处对共享变量修改,
// 则这个修改结果对线程 B 可见
// 主线程启动子线程
var = 77;
B.start();

B.join();
// 子线程所有对共享变量的修改
// 在主线程调用 B.join() 之后皆可见
// 此例中,var==66
System.out.println(var); // 66
  1. 主线程A等待子线程B完成(主线程A通过调用子线程B的join()方法来实现)
    • 当子线程B完成后(主线程A中join()方法返回),主线程A能够看到子线程B的操作
  2. 即如果在线程A中调用线程B的join()并成功返回,那么线程B中的任意操作Happens-Before于该join()方法的返回

final

  1. volatile的目的:禁用CPU缓存(可见性)和编译优化(有序性)
  2. final修饰变量时,初衷是告诉编译器,该变量是一直不变的,可以尽量优化
  3. 曾经优化过度,导致异常
    • 例如在利用双重检查创建单例时,构造函数的错误重排列会导致线程可能会看到final变量的值会变化
    • 在Java 1.5的JMM对final类型变量的重排进行了约束
      • 只要提供没有逸出的构造函数,就不会出现问题

逸出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public class EscapeExample {

public static Object global_obj;
final int x;
final int y;

// 错误的构造函数,尽量避免
public EscapeExample() {
x = 3;
y = 4;
// 此处就是将 this 逸出
// 其他线程通过global_obj读取的x可能是0,不满足x被修饰为final的语义
global_obj = this;
}
}

小结

  1. Happens-Before的语义是一种_因果关系_
    • 如果事件A是导致B事件的起因,那么事件A一定Happens-Before事件B
  2. 在Java里,Happens-Before的语义本质是一种可见性
    • A Happens-Before B意味着A对B来说是可见的,不论A和B是否发生在同一个线程里
  3. Java内存模型的受众
    • JVM的开发人员
    • 编写并发程序的应用开发人员
      • 核心:Happens-Before规则

参考资料

Java并发编程实战